《外国文学评论》
中国古代小说中外文化交流观念从穆天子传到海
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,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。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途径,对推动中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。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,用艺术的方式记录历史,反映在古代小说领域,《穆天子传》《西游记》《西洋记》《海上尘天影》都是承载中外文化交流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。《穆天子传》记载了“前丝绸之路”上周穆王巡游西征的故事。《西游记》中唐僧西天取经、《西洋记》中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,可算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经典故事。成书于晚清的《海上尘天影》,到海外各国已经极为寻常,交通和通信便利带来的时空“压缩”使得出游海外毫无探险和神秘可言。从交流观念来看,天朝意识始终是清末以前中外文化交流的核心观念,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,周边国家都是蛮夷或者属国,应当向中国朝贡,中国为了显示大度风范,对于来贡各国给予“薄来厚往”待遇。本文在从中外文化交流的动因、模式以及如何看待自身和海外国家等角度,探索中国古代小说中外文化交流观念,从而为我国当前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过程中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。
一、《穆天子传》:“前丝绸之路”天朝意识的初步形成
有学者根据《穆天子传》《竹书纪年》《山海经》等文献记载和晚近以来考古学者的发掘及研究,把张骞出使西域之前,华夏通往遥远中亚与欧洲的贸易和文化传播之路称之为“前丝绸之路”。[1]关于《穆天子传》的文体性质,历来学者对此有争议,或以为信史,或以为小说,或以为是小说鼻祖。明代著名学者胡应麟评价《穆天子传》:“文极赡缛,有法可观,三代前叙事之详,无若此者,然颇为小说滥觞矣。”[2](456)钱伯泉认为:“《穆天子传》不是一部信史,而是一部小说……《穆天子传》所记的,不过是上古小说家撰写的故事而已。”[3]“但就学术界主流观点而言,大多视《穆天子传》为小说,有学者甚至目之为小说之祖。”[4]本文在此不展开论述,但作为一部介于历史与神话之间的叙事作品,《穆天子传》已经具备小说的要素和特征。从内容而言,《穆天子传》可算是“前丝绸之路”中西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作品。
《穆天子传》原名为《周王游行记》,是西晋初年汲冢出土的古书之一。全书六卷,以干支纪日法记述了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间,跋山涉水、西征东巡的故事,其中卷一至卷四记述了周穆王远征西极的经历。在卷四,穆天子派人记下这次远征大致行程数:“宗周至于西北大旷原,一万四千里。乃还,东南复至于阳纡,七千里。还归于周,三千里。各行兼数,二万有五千里。”[5] 236今天的学者对于周穆王的西征路线有不小分歧:现代学者顾实认为穆天子游辙所至到达欧洲,“西北大旷原者,位于中国西北,而即今之欧洲大平原也。”[6]21日本学者小川琢治认为周穆王西行终点“西北大旷原”即今天的新疆天山之南的准噶尔盆地。尽管存在分歧,但周穆王至少到达今新疆天山一带,[7]可谓是“前丝绸之路”打通西域的重要人物,也是历史上最早的远征帝王和旅行探险家之一。
《穆天子传》文中尽管没有出现“天朝”“上国”字眼,但从周穆王的西征经历来看,天朝意识已经初步形成。首先,全书对周穆王的称呼始终是“天子”。天子,顾名思义,天之嫡长子,秉承天意治理天下。周朝实行分封制,全书称周穆王为“天子”,也即认为周穆王是天下之主,并且文中特意强调周穆王治理天下和西征寻宝皆受命于天。卷一中写周穆王从都城宗周出发,一路西征,到达燕然之山、河水之阿,祭拜河神,类似于巫师的伯夭传达神谕给周穆王,“帝曰:‘穆满,女当永致用时事!’”[5]48穆满是对周穆王的称呼,周穆王,名姬满,也就是说,天帝授予他作为人间帝王的权力,永远治理人间世事。另外,周天子西行寻宝也是天帝授权,“帝曰:‘穆满,示女舂山之珤,诏女昆仑□舍四平泉七十,乃至于昆仑之丘,以观舂山之珤。”[5]48正是这种“天子”地位以及天帝“旨意”,周穆王才有“以极西土”的远征欲望。
其次,周天子在与各部落、邦国交往中展示出雍容的大国气度,也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感。从全文可看出,沿途各族各邦都以极其尊重且恭敬的态度接待周穆王,而且主动向周穆王进献当地的土特产;作为礼尚往来,甚至是薄来厚往,周天子也给予对方大量的赏赐和回赠,双方之间的交往始终是和平、友好的。在西王母之邦,周穆王主动赠予西王母美玉和大量丝织品,西王母非常感动,与周天子诗歌唱和:
上一篇:欧盟发布外国补贴白皮书的背后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