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国文学评论》
荐书丨外国文学作品选(第二版)(博学·外国文
外国文学作品选(第二版)(博学·外国文学系列)
【内容简介】
《外国文学作品选》(第三版)系国家重点学科“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”研究系列丛书之一,也是郑克鲁教授主编的《外国文学史》(全国统编教材)相配套的作品选。为弥补已有选本只节录名著片段的不足,本教材以完整的作品入选,使读者可以看到作品的全貌。全书分为上下两编,共收入诗歌一百一十九首,小说和散文六十六篇,皆为外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的名译,旨在使读者浸润其中,体悟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永恒之美,感性地把握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。
本书可用作高等院校中文系本、专科外国文学教材,也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参考、欣赏和收藏。
前言
郑克鲁
一部外国文学史上下几千年,包括一百多个国家,优秀作品何止千万。不少国家都出过经典丛书,雄心勃勃地要将经典作品汇集在一起。苏联有过一套二百种的丛书,我国也编纂了一种三套丛书,在1980年代以后大约增至三百种。但是,何谓经典作品?不同的选家,有不同的眼光,无论如何很难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做到尽善尽美。就读者而言,谁又有那么多的时间读完这二三百种作品呢?须知不少大作品长达一百万字以上。萨特的《厌恶》描写到一个自学者,他是在图书馆按字母顺序来读书的。这种读书方法不用说既迂腐又愚蠢,断然学不到系统的知识。一般读者恐怕连第一个字母的书都看不完。萨特的描写显然带有幽默意味。
有没有可能编一本不算太厚的书,把外国优秀作家的作品熔于一炉呢?首先教学需要这样做。给大学生规定二三百种作品当作书目来阅读,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妥当的。为配合教学,先是有周煦良主编的《外国文学作品选》一套四册应需而生。这套作品选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。由于是在1961年编选的,它缺乏20世纪的作品,所以1980年代以来又陆续出了十来套《外国文学作品选》。应该说,后来出版的作品选,在作品上有所增加,但编选思想与第一套作品选是大同小异的,即基本上采取节选的方法:每部名著只选一小段。毫无疑问,这种砍头去尾的方法难以让读者窥见作品全貌。因而后来有的作品选详尽地写出名著的提要,企图弥补节选的弊病。可是,提要毕竟代替不了原作,而且,原本生动多姿的作品却变得干巴巴的,提要写得不好还会味同嚼蜡;读者欣赏的不是作家的作品,而是编选者的文字。
也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来编一本《外国文学作品选》。好比一本世界地图集,倘若每个国家占一至两页,就编成二三百页。但也可以在一大张纸上印上东西两半球,世界各国尽收眼底。以小见大是行之有效的。大作家的代表作往往是鸿篇巨制,但他们的短篇作品仍然可以体现他们的风格,甚至他们描写的主要题材。《唐璜》厚厚两大册,固然是拜伦的代表作,但他的一些短诗就不能反映他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吗?歌德的代表作是诗体剧《浮士德》,但是他的一些短诗更脍炙人口,流传极广。巴尔扎克写过几十部小说,《戈布塞克》不是也能体现他的思想和风格吗?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《战争与和平》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《复活》都是不相上下的杰作,你总不能都选入吧?《伊凡·伊里奇的死》写于《复活》之前,反映了他后期的思想,其代表性是不容置疑的。这是一个中篇杰作,历来受到重视,为什么不能作为托尔斯泰压缩了的代表作来看待呢?既然大作家都以中短篇来代替长篇入选,其他作家大体上也完全可以这样做。
以完整的作品选入,是一个基本原则。本书就按这个原则编选。这样做的优点是,读者能看到作品的全貌,看完以后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,欣赏到的是华章妙文。换句话说,我们可以大量选用中短篇的名篇。但这不是一本短篇选,也不是一本中篇选,而是中短篇的合选本,另外,还要加上中短篇幅的名诗。有的长篇中的片段能够独立成篇,也是可以收入的,例如《唐璜》中的《哀希腊》,《堂吉诃德》中的斗风车,《新爱洛依丝》中的《离别》和《游湖》,向来都可以单独抽出来,新编的作品选应该兼顾收入。这确是一本名副其实的《外国文学作品选》,把外国大作家的精华荟萃于一册之中,既可供大学生阅读,又可以供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,兼具独立的收藏价值,何乐而不为呢?仅仅由于考虑到大学生的需要,不要篇幅太大,使学生负担过重,因而有的作家作品只得割爱,也许这是美中不足吧。
上一篇:荐书丨外国文学作品选(第二版)-「享书社」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