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外国文学评论》
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与更新
原标题: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与更新
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生活面临的许多新现象,向人文学科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。仅就外国文学研究而言,就有这一研究到底有何“用处”、如何建立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话语体系等问题。
\r\t\t\t\t\t\t\t\t\t\r\t\t\t\t\t\t\t\t聚焦经典作品研究
语言是思想的外壳,学术话语是学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观点、见解和思想的表达。学术研究中论点的提出、论证的展开和结论的形成,构成学术话语的主体。当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有了较长时间的、较多的积累,相应的学术话语在某种程度上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范式,拥有一系列基本概念、专门术语、习惯提法和常用的表述方式时,一种话语体系的轮廓就呈现出来。因此,某一专业研究领域的话语体系也即该专业研究中成系统的言说方式,其内涵是特定专业研究领域中凝聚的认识与思想。
外国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对外国文学领域内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、解读与阐释,揭示其内在意义和本质特征,作出历史的、思想的和审美的评价。文学现象主要包括文学作品、文学思潮和流派、文学理论与批评、文学的存在方式与运行机制等,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文学作品,特别是经典作品。文学经典作品和文学话语体系之间关系密切,它既是话语体系的主要言说对象,又是这种话语体系形成的资源。
何谓“文学经典”作品?历来的理论家、批评家和作家有许多不尽相同的说法。西方文学批评史上较早谈论这一问题的是古罗马批评家、修辞学家朗吉努斯。他在《论崇高》中提出:“一篇作品只有在能博得一切时代中一切人的喜爱时,才算得真正崇高。”我国老一辈学者伍蠡甫认为,该论点为西方文学批评史上“经典”或“经典作品”这一概念的产生开辟了道路。20世纪以来,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对“经典”的定义和判定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美国批评家哈罗德·布鲁姆认为,美学尊严是经典作品的一个清晰标志,只有审美的力量才能融入经典。可以说,经典作品是在一定的文学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最佳结果,它既积淀着某些最重要的文学经验,又制约着此后的文学生产。经典往往表达、指涉或隐喻了一个时代,既切中时代而又超越时代,既扎根于民族而又跨越民族疆界,成为具有某种广远而永恒价值和“纯诗”品格的作品。(汪介之《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的重新认识》)
在外国文学研究中,经典作品始终是出发点和归宿,这一点具有无可非议的必要性和必然性,对经典作品的阅读过程就是研究者日益走近研究目标的过程。正是阅读使研究者直接面对研究对象,为从文本出发展开研究提供基本保证。经受了历史检验的文学经典往往拥有一种标尺的意义,代表了较高水平,也为检视其他作品提供了衡量的标准和必要的参照。聚焦经典研究还具有“高峰研究”的方法论意义。无论哪一个时代、民族的文学,也无论哪一种文学思潮、流派和倾向,都是以某些经典作家作品为标志的。这些文学经典构成了各民族、各时代的一座座“高峰”,代表了各种文学思潮和流派的建树、价值和特色。如果疏离经典作家作品研究,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建设就只能是一种空谈。
\r\t\t\t\t\t\t\t\t\t上一篇:外国人都是如何评价金庸的 哈利波特+星球大战
下一篇:没有了